郭堂主傳記

第 42 章 後記

肇建松山慈惠堂這間堂皇大廟的開山宗師郭葉子,原本是一位俗界中平凡的婦女,與一般人沒什麼不同,不同之處在於她天生德慧,在舊社會勤份節儉、家風良好的環境中成長,培養出善良敦厚、不畏艱難、克己厚人、謙沖為懷的高尚情操,還具有難得的宗教慧根,與瑤池金母宿業有緣,因此得金母慧眼識真人,親授濟世度眾之法,自民國五十七年(西元一九六八年)在家由金母諄諄引領入道後,長年一襲青衣成了她的標誌,宏揚瑤門聖教成了她的畢生大願。這一襲簡單的青衣顯露了她淡泊的天性,也代表她終生獻身瑤門的堅貞意志。原本對宗教一竅不通,但在結緣皈依後,道根迅速累積深厚,領悟神道玄機及貫徹母娘旨意的能力更讓人佩服,因此從開壇濟世、購地、建廟、宏道,一路走來,雖然橫逆考驗不斷,但卻能在堅定的信念支持下,本著無私奉獻的精神,掙脫千般苦難,終於逐步完成一座足以薪傳千秋的宗教聖殿,樹立啟人智慧的道門法統。

郭宗師創設大道場宏法瑤門聖教,具體地彰顯在松山慈惠堂的每一個角落及每一位信徒身上,印證了「信仰功果均霑濡,九生十類皆受惠」的法旨。她以淡泊立身處世,為人類需索無度的慾望做出直指人心的反省,並以身作則,篤實踐行讓信徒樂於追隨。郭宗師高瞻遠矚的視界以及勇往直前的過人勇氣,更讓人津津樂道。她認為宗教不僅可以淨化人心,充實人類精神生活,更能匡正社會風氣,促進群體和諧。宗教這份工作堪稱千秋神聖事業,因此自立堂弘道以來,便以出世精神做入世工作,而她的儉樸自持、清高的修養,正是發揚道祖老子《道德經》中的「慈、儉,不敢為天下先」的三大守則。因為節約儉樸,才會有不計利祿報酬的節操,因為不敢為天下先,才有謙和卑讓的器量,這一切就是松山慈惠堂宏揚瑤門聖教的目標。因此,在郭宗師的風範下,萬事萬物都是有情的世界,她能做到一廟之主、宗師之尊,經常下廚為遠來的香客做飯煮菜,她秉持母娘慈悲本願,關照著門下所有學道修行的契子女,及來此朝拜的十方信徒香客,更以母愛的精神來關懷著人世間的萬事、萬物與萬情,這都是她慈悲德性最具體的表現。

郭宗師表示,人生最大的幸福,不是富貴過人,享盡榮華,而是能身心力行做善事,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獲得啟示,在規惡勸善的過程中重燃希望,如此才算是完美的人生。這樣的胸懷讓她獲得萬千信眾的擁戴,誠如她稱母娘是我們的「靈性母親」,對於十方信眾來說,郭堂主也是他們的「靈性導師」,在修道的路上亦步亦趨地督促他們不要氣餒,不要鬆懈。郭宗師常常勉勵道眾說:「母娘門下沒有高低尊貴之分,只要肯安心修持,都是瑤門珍視的弟子。」這種真真切切的平等,也具體表現在進香出巡的行列與衣飾上,一式的青衣寶服,一律的謹言慎行。

郭宗師將今日的成就歸功於數十年來曾經厚愛松山慈惠堂的每一位信眾,郭宗師說:「不論是出錢出力,松山慈惠堂的每一塊磚瓦、每一根樑柱、每一個角落,甚至每一株花草,都凝聚著萬千信徒的血汗與真誠。識與不識,我都會真誠感謝,並懇請母娘慈悲庇佑。」

就像信徒送給郭堂主的一幅盈聯所述:「攜手走過艱辛,齊心共創未來」。一襲青衣不僅伴她度過了三十多年弘揚母教的悠長歲月,也安定了萬千個原本惶感不安的心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