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堂主傳記

第 24 章 一念嗔心起,火燒功德林

「道」是緣的起法,它有最高的自然規律和最高的循環法則,這個自然規律和循環法則是「道」生成萬物的真理。天下萬物是因緣所生,而且互為依存,互為對立轉化,這就是互為的因果關係。天道生萬物開始就有動靜、善惡、美醜、好壞,世上一切都是矛盾對立的,一個人的心念是啟發一切的行動,心念善,所思所行即善,心念惡,所思所行即邪即惡。古聖賢說,此生故彼生,此滅故彼滅,天下萬事萬物都是因緣所生,互相緣起,互為依存,這就是互為的因果。人的本性在心,萬法唯誠,心生則法生,心滅則法滅,一個人的動靜、美醜、好壞、善惡,便是天地生萬物對立的準則,沒有這個準則,天下就會大亂,人與人之間就會產生爭端,此皆因思想殊異,理念不同的結果所引起,正所謂「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善惡由心起,法從心念生。」善與惡、對和錯,都是由心動而始生。有些人面善心不善,但能把面善心不善的人施行感化,使其面善心也善,便是一種無量的功德。有些人心善,行事也善,可惜不修口德,喜惡口,論人是非,所累積的善德,就會被一把火一燒而盡,這樣便是火燒功德林,所以「口德」是修持的首要。所謂口德,即不罵人、口不出惡言、不說人是非,是一種品德涵養的修持。縱觀世人大多希望避苦趨樂,追求福報 ,尤其在困境中,自然要找到解脫,而人們不知善惡之報都是因緣產生,因緣不是永遠不變的,因緣的善惡,是出自一念之間或轉瞬之間,只要一念真誠,專心修善,將自己能享受的錢財用在布施方面,這一念的善,猶如一盞暗淡的燈光,瞬間明亮起來,所以說:「空幻如鏡花如月,小燈明亮照丹心。」智慧之燈,能驅散一個人數十年的罪業,照亮人生,使迷悟的人返回本來的善性。古詩一首:「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相勉勵,歲月不待人。」說明歲月容易流失,時間不會等待,在短暫的人生能修養自身善良的德性,是最大的福氣。郭宗師說:這個道理大家都懂,但人們就是心智不清,眼睛糊塗,好似一張紙矇住了心眼,心不能清靜,就像日月被浮雲遮蓋,所以天下陰沉昏暗,俗世之人如能及時徹悟覺醒,就像一陣風吹散遮蓋日月的浮雲,天下立刻清澈明朗。俗話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這都是「貪」所帶來的災禍,一個人癡迷於「貪」,如同被層層的浮雲所覆蓋,迷茫覆蓋善良本性,心污濁,光明不現,智慧不生,老來報應,不是發生在自己本身,就是拖累後世。業障自己種下,就要自己去贖罪,要知道人的生命是因為前世修為不夠才來降生贖罪的,如果今世不能贖清前愆,還積累新罪,就不能解脫輪迴之苦,等到罪孽積重難 解時,就會墮入六道而不能超生。然而,有心向善,時猶未晚,只要施行懺悔就能解脫一切業障。因為懺悔是痛改前非,一心向善,使人捨棄一切貪愛,這就是自己解救自己的最好方法,也是老子《道德經》第一章末段一句「眾妙之門」。人和動物都知道愛惜自身生命,知道什麼東西有危險而避開,俗話說:「老鼠不敢到貓窩偷吃東西,人不敢在虎口上拔毛」,這就是例證。但是,世人卻不知道,最危險的其實是老來病痛纏身,無藥可解。若不能在青壯之年仁恤萬物,等到老來身體積毒反撲,就會嘗到惡果。前面說過,死是自然常理,不能避免,所以死沒什麼可怕,令人害怕的是死後形體雖然腐爛,但靈魂常在永遠不滅,作惡多端,罪孽深重,靈魂不能昇天證道,就會墮入黑暗之鄉,不見天日,難以度脫。這是人死後最痛苦悲哀的事,想要尋求解脫,找到安樂淨土,只有透過修持善德才是正確途徑。

郭宗師數十年來「以法布施」宣化信眾,不因這個人大力捐獻協助她建廟,就對他奉承。她常說:「功德是自己做自己得,別人無法得到也無法剝奪。」因此,她不會因為個人的善惡,而另眼相待,不會因為有人行惡而背棄他,因為大惡之人也有真心悔悟的一日,也有認真行善的可能。郭宗師的做法是:使善者,能多多行善,使惡者能自動改邪歸正,這就是母娘最慈悲的恩典和本願,是真正的度化眾生,這便是郭宗師以法布施,與眾不同的所在。因此,有許多信徒由衷說道:「聽郭宗師佈道宣講比黃金還要珍貴。」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