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堂主傳記

第 17 章 前人不種樹,後人怎乘涼

郭宗師在大廟興建基礎工程完成後,便馬不停蹄地進行後殿、大殿及兩側廂房三項地面建築,所需建材包括鋼筋、水泥、砂石、磚塊、搭架、板模等這些工事都要發包給專業人才進行施工,過去參加開山闢路、熱心效勞的母娘契子女及信徒,對建築都是門外漢,有心要幫,也幫不上忙,可說全無用武之地,僅能幫忙處理一些雜物及接待的工作。工事進行中,日日所需建材及施工人員的工資,每十五天一期,轉眼即到,工程進度越快,支付經費越大,在財力困絀的情況下,壓力也就越來越沉重。每日工人忙忙碌碌,她的心頭卻錯錯亂亂,上一筆建材工資剛付清,下一筆的錢又不知從何而來?身心的操勞與煩惱,實在難以形容。在這種困境下,郭宗師又展現了她堅強不服輸的一面,她毫不畏縮,仍然提著命不斷地進行施工,她認為「歡喜做,就要甘願受」。她心知肚明,沒有財源做為後盾,興建道場就會變成空中樓閣,一切會停留在「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的窘境而進退不得。為了不讓工程停頓下來,除了對外募捐或借貸別無他法。由於建廟闡揚瑤門大道聖教,是她畢生最大的心願,也是母娘慈悲的本願,因此她一面勤於濟世,一面大開福慧之門,為信眾佈道宣化,身體雖然日漸消瘦,但卻滿面紅光,神采奕奕,宛若一個脫胎換骨的人。郭 宗師自己回憶起那段過往歲月,都會感謝母娘在她身後給予支撐,推動她不停前進,為她加持法力。堂上眾神也彷彿隨時隨地跟在她的身邊,任其差使辦事濟世,有神人互應,靈光相通,讓病者靈符一施,不藥而癒,信者有求,彰顯立應,因此信徒日增,捐輸踴躍,每期總能支應購買建材及支付工資,不足部分則奔走於門下虔誠信徒之家暫貸應急。這樣一次又一次接踵而至的難關,雖是艱苦但總能有驚無險度過,正所謂「真誠自有天神佑,千里明月閃光輝」,身體雖苦,其心雖勞,但眼見大廟硬體一天天有所進展,內心的滿足感又豈是筆墨所能形容,話雖如此,在內心稍感安慰之際,卻仍要硬著頭皮扛下更為沉重的負擔。每當看到建廟藍圖,後期的細密工程,包括脊頂剪粘、柱樑斗拱、藻井吊筒及壁堵雕飾等,所需經費遠比硬體龐大,回顧當初大廟興建,光硬體施工一期緊跟一期,為了籌款支應已然焦頭爛額,因此,郭宗師思考再三,認為唯有講道法施信眾,集眾人之力才能完成興廟大願。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