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堂主傳記

第 12 章 秉持毅力與信心,而化荒山為聖地

郭宗師具有宗教慧根,從小傳承著良好家風,生活簡樸,看似弱質女子的她,長年穿著一襲毫不起眼的青衣,看來與俗世之人沒什麼不同,但卻風範不凡,是一位內外兼修、誠實篤信,且寬厚慈悲的人。由於她開堂濟世,緣起於與瑤池金母靈光相應,因此自皈依母娘後即以普渡眾生為己任,日日散播殊機妙法,廣結有緣,度化有情,她希望門下每一個信徒都能具有母娘的智慧與德相。她具有瑤池金母的慈悲心,又得到金母娘娘神威護持,求者靈應,民國六十八年(西元一九七九年)松山慈惠堂郭宗師的聲名遠播,四方前來朝拜及求問信眾不止千人,其中拜金母娘娘為契子女及隨修的熱心效勞信徒眾多,前後兩年能突破困境,克服萬難買下這片土地,證明這不是幻想,而是她弘道意志堅強,信心是她精神的支柱;她自知肇基建廟,勢必要承受更多的辛苦和困境。

民國七十年(西元一九八一年)開山闢地之初,從福壽山下到預定建廟基地,無路可通,首先要開挖可以通行的小路,而遍山叢草蔓生在土石之上,堅硬難挖,全賴門下契子女及隨修熱心信徒以人工開挖,砍草移石挑土,費力又費時,而這些協助開闢的信徒,皆來自上班族,從未幹過粗活,開挖一天下來,就有幾人手掌磨出水泡,幸賴眾人毅力堅定,甘心忍痛,繼續開挖,手上水泡舊傷未癒,新的水泡又冒了出來,這些信徒辛苦無辭,堅持為母娘效勞,為的全是「信仰」二字。而郭宗師一面要為四方而來的信眾消災治病,解決疑難,一面奔波工地之間,為鼓勵門下甘心效勞開山闢路的信徒,她手持鋤頭親自參與開路工作,她認為建廟與稻田耕作一樣,沒有經營,沒有辛苦,不付出血汗,就不會有豐收的成果。所以開山闢地這段期間,她比俗家人更忙碌,每天有做不完的雜務,也沒有片刻安寧,她想到建廟需要龐大的經費,就忘了腿痠,忘了腳痛,忘了渾身的疲勞,雖然辛苦卻踏實,即使辛苦的考驗如影隨形,她仍能秉持毅力與信心,因為看著理想一步步成真,所有的辛苦都可以一笑置之了。還有一件往事,讓郭宗師到現在提起來都還覺得啼笑皆非。「剛開始時,因為沒有路,所以上山整地時難免要經過其他地主的土地。有個地主就故意刁難 ,說我們擅闖私人土地,還一狀告到法院去。當時我一方面急著整地,一方面為了籌措建廟經費煩惱,每周還必須撥出時間上法院。後來連法官都看不下去了,當庭斥責那位地主。」她不解的是,到底是哪一種監牢,會將人心囚禁得如此不通人情?

然而,有更多感人的好事讓她多年來一直銘感在心,那就是信徒自發性的參與草創初期的艱辛工程。他們在開山闢路期間懷著對母娘感恩回饋的心情,穿梭在亂石荒山蔓草之中,揮汗工作,即使是艱鉅的開路工程也不以為苦,若遇到下雨,山路泥濘難走,跌倒又爬起,就算是滿身污泥仍面帶笑顏無怨無悔,照常工作,憑藉的全都是人之於神的「虔敬」理念。通往建廟基地的道路接近完成,時逢綿雨之天,也不因此停工,郭宗師頭戴斗笠參與工作,反而感到冷清雨水不但洗去塵穢污垢,也洗濯著她心靈上的煩惱,一切的辛苦都被冷清的雨水洗滌殆盡,一切的障礙也在雨水中消失無蹤了。這些虔誠的信徒,堅定的信心與天地融合,真誠的心靈與大道同化。郭宗師與門下虔誠效勞的信徒,可謂付出無數血汗,路終於打通了,雜木野草也清除了,建廟基地也整理出來了,箇中辛苦,局外人是無法體會的。

郭宗師對門下的虔誠信徒說:「修行不一定在道場內,或隱居深山之中,這種不畏辛苦付出的勞力,就是一種最高的修行。」這段期間她悟出修行的玄機,她說,最困難的事能克服,最痛苦的事能忍耐,一本初衷心甘情願去做,才會有不凡的成就,信心是精神支柱,也是通往成功之路的不二法門。

郭宗師深知在山上闢地建廟又要面臨最辛苦的考驗,所以她對門下隨修信徒說:「辛苦克服一切,就是磨練一個人的意志,鍛鍊修行,就要把辛苦視為一種修行的快樂,那就不覺為苦,專心專誠去做,把苦視為樂,便是一種享受。這種享受,就是忘苦而為樂。視苦為樂,能契人玄機,人們不知道這種道理,只知求福田,殊不知福田是來自發心行善。自古修行求道的人很多,但真正得道的人究竟有幾人呢?要知道梅花能撲鼻傳香,就是能經過一段徹骨之寒。例如一個人發願每天在道廟打雜,淨化聖域,表面看來似乎與修道無關,但經由日常小事去實踐,即使只是彎腰撿起一片垃圾,也算是修道。因為『道』沒有形狀,而且無所不在,無所不入,道就存在萬物之中,從內心審度萬物就是道。」所以想要得到福田,就要先種下善因,只要內心清明就能領悟體驗。郭宗師又說:「就如這段時間大家為弘揚母娘慈悲大道,真誠發善心,又專心一志來實行自己所發心的工作,後來道場建成,法施眾生,解脫眾苦,大家就是開始種福田了。人生在世,富貴貧賤,生命長短,都不代表一個人的善惡功過,就如張巡千歲、天上聖母、廣澤尊王、延平郡王、開漳聖王、岳武穆王等等都活不到四十歲就已別世,但他們為國為民,視死如歸,不在意不強求自己生命的 存在,死後就能得到正果升騰天界,受到萬民千秋萬世的敬仰朝拜,獲得人世間永遠的香火,青史留名。所以說,若能真誠發善心,行善事,心靈的超越遠比肉體長生不老更重要。若能領悟到人生真諦,活著的時候就能無欲無求,所謂『無欲則剛』就是這個道理了。」郭宗師常告誡門下信眾,一個人富而不善是不能長久的,貧而能善才能快樂富足。古聖先賢常說:人無貴賤之分,只有善惡與慧根之別,一切眾生都有善良本性,尤其在神聖的面前,人人平等,眾生平等,凡是符合天道,再困難的事,都會得到上蒼的憐憫與默佑,就如今日大家皈依瑤門,信仰母娘,並發心自願建設瑤門聖教未來弘法的大道場,不求名不為利,甘願吃苦效勞,最後一定能金石為開。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就是追求人生大道真理,也是一種最高尚的修行。

分享: